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的意义

热度450票  浏览318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16日 18:57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为根本载体的智力资源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特别对于我国而言,人力资源更是我国的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离不开各条事业战线上的人力资源在其中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党的十七大在深化科学发展观时所重点指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因此,科学有效地持续开发、提升和激活人力资源的效能、价值及创新创造活力,不仅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内涵;更是深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力资源也日益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针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也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制度安排,这便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出了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建立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事业各类单位组织对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释放出了巨大的人才需求。如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规模约为300-500万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速度。然而,与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规范和标准建设基础较弱、起步较晚,人力资源从业者规模快速增长与其职业化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从业者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化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效果。如近年的一些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正在使用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率不超过10%;另据调查表明,至2005年接受过专业性人力资源教育和系统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仅有8%左右。

大力推进我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标准及规范建设,强化和全面提升我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力和素养,既是实践科学发展的人本观、人才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强国人才战略的必要举措,还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人力资源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发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许可制度和专业化的进程。

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则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行业标准。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学院和学者等的专业技能优势,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标准的基础上,从工作特征和角色模型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以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素质特征为内容的职业水平标准,在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素质特征上进行了丰富和细化,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标准相辅相承,为健全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服务支撑体系提供新的框架和思路,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与国际通用或国际领先的人力资源行业标准的衔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